找到相关内容7771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写经和敦煌学

    道观,即今“下寺”。在这里,他发现了封闭已久的藏经洞。   6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图记》中记,当他在王道士点着昏暗的油灯引导下进入藏经洞时,顿时感到目瞪口呆、惊愕万状:“这所小屋所展现的情景,真使我...

    刘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3579214.html
  •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宗教

    ;对“母亲亲属”的发愿;对“洁净粮食”的发愿;对圈中绵羊的发愿;对马匹及对亲属所尊重的牦牛的发愿。“身帐”被认为是旗幡,具有生命力,是死者的象征。而马匹、牦牛、绵羊是本教徒用来引导亡灵去阴司的牲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5479250.html
  • 晚唐观音法门的开展——以敦煌莫高窟 161窟为中心的探讨

    。事实上,观音传达了诸佛的无量悲心,从无缘大悲中建立起无尽的化用,藉无边众生之种种性欲所成的法界色来庄严清净智的功德,引导芸芸众生齐入究竟智海;以观音为主尊所开展的曼荼罗,其结构之完整与变化之多元,...

    郭祐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5479251.html
  • “安于死而无愧”——朱熹生死智慧探微

    因为后来的动土而打扰祖先的安宁;二是阴庇后代,使之子孙众、生活好。所以,选择风水的基本原则是地之“美恶”与否,他们坚决反对那些仅以阴宅的方位、吉凶、利后世为主要目的的风水术。因为有这样的理论引导,朱子...

    郑晓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12579486.html
  • 佛教的生死观

    不是生而知之,人格的培养,心灵的净化,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全赖师长的教授与教诫。尤其是通达真理、破除迷蒙、增长善根、成就智慧、了脱生死、圆满佛果,更离不开善知识的正确开示与方便引导,所谓“因善知识...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480110.html
  •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星云大师

    驾慈航,常为众生的依怙。有了真实的般若智慧,必然不会沾滞于生死轮回的空假,而能觉知诸法的虚妄,引导迷津,常为众生的明灯。经上说:“因智慧故,不住生死;因慈悲故,不住涅盘。”能够证悟无住涅盘,就能...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05480665.html
  • 宗教之间理当相互宽容

    人们在今生今世做有意义、负责任的事棗引导人们走向持久、永恒的得救,消除一切苦难、罪行和死亡。所有这些都说明,即使那些反对宗教的人也必须把宗教当作一种基本的社会现实加以严肃认真的看待;而所有的宗教都与...

    陆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1780754.html
  •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教意识看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端

    58]   针对中国民间信仰的混乱状态,明朝官方通过世俗伦理,加强乡村教化,统一民众思想,引导民众的信仰和崇拜从以鬼神为中心转到以帝王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禁祀“淫祠”的方针得到了很好地执行。弘治二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92480767.html
  • 殖民初期日僧来台转赴福建的活动

    ,台湾方面的陆军亦陆续起航。可见是有计画的安排。  (2)本愿寺起火后,日本领事及警察皆未到现场查证,只是忙于引导日军登陆。  (3)灾后,福州的中国官民之间盛传厦门本愿寺被焚前二三天,日僧早已将该寺...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2980963.html
  • 生死的省思 —从生死的探索到现代生死学建构课题

    引导病人或亡者的意念,以助其往生净土或转生善道。净土宗的信徒重视临终病人「能否往生」的程度远超过「是否善终」,这是因为往生能包含(精神上的)善终,而(肉体上的)善终却不能保证一定往生。其实肉体上的...,对现代生死学之建立与相关课题之开展,有一些献曝野人之浅见,藉此机缘 ,不揣浅陋地提出,以期能收拋砖引玉之效,推广国内生死学之教学与研究,引导社会大众重新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死态度,不但提升生命与生活的...

    慧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4581389.html